中文

德瑞克‧墨菲 (Derek Murphy)的創作擅於玩味宗教象徵與大眾文化之意象,試圖尋求深伏於各式爭議性議題之下的光點。德瑞克作品最出色之處,是在於他處理圖像所展現之精妙度與創新性。他的手法並非如一般的模式,即循環利用同樣的意象與主題,以便廣泛呈現一大綜合概念。德瑞克的每一作品,內容上通常沒有太大的關聯性,但風格總有一定的機制在運作,亦有幻化不定的詭譎元素穿插於中,更有他所繪的一個個臉龐,泛現困惑與慌恐。

創作

德瑞克的創作擅於玩味宗教象徵與大眾文化之意象,試圖尋求深伏於各式爭議性議題之下的光點。
德瑞克作品最出色之處,是在於他處理圖像所展現之精妙度與創新性。他的手法並非如一般的模式,即循環利用同樣的意象與主題,以便廣泛呈現一大綜合概念。 德瑞克的每一作品,內容上通常沒有太大的關聯性,但風格總有一定的機制在運作,亦有幻化不定的詭譎元素穿插於中,更有他所繪的一個個臉龐,泛現困惑與慌恐。

構圖之取材,不論是各式的拼貼或一疊疊的照片與圖像影本,德瑞克皆有辦法捕捉並烘托出影像中所蘊涵的混沌與荒謬感,縱然媒材是”靜物”影像亦能如此。他擁有非凡靈巧的能耐,熟稔於即刻辨悉文化宗教領域中極具衝突性的元素,勾繪出頗具爭議性與駭異的題材,使其創作充斥著一股強烈的生命力,展現一番剌激的魅力,俘獲他人可尋,但不可見悉。

是超現實嗎?

超現實主義狹義而言指的是像達利等畫家的畫風,基本上超現實一詞,可追源至佛洛伊德的潛意識與夢之解析。然而,超現實主義現已廣泛用來描述繪畫創作,形容 其傳達意念頗為真實,但呈現手法卻是異常甚至是駭人的。事實上,德瑞克認為自己的風格實為”後現代荒謬主義”,承襲超現實派大師馬格利特及小說家卡繆之理 念。

荒謬主義背後隱涵之哲理,即是人所能理解的終究是有限的,因此號稱絕對真理之存在甚是荒謬。然而,此番荒謬並非悲觀,而是藉此愉悅並幽默風趣地體驗人生,縱然一切了無意義。

簡歷

德瑞克‧墨菲 (Derek Murphy)1979年生于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市,出生時逢冬至以及星象學所言之預言星降時刻。德瑞克於1998年從當地的泰格德中學畢業。縱然高中時 代時常翹課至美術教室繪製壁畫(作品目前還陳列於母校),他還是在畢業時榮獲全美藝術榮譽協會獎學金。畢業後他開始環遊世界,十年以來他停留於美國的時間 恐怕還少於十個月。

德瑞克於停留在馬爾他期間開始作畫。那時他佇居於已有兩百年歷史的聯排屋,不僅有古意盎然的原木傢俱及磚板地,還有橘林及地中海美景為鄰。他在當地的大學 完成神學與哲學的課程,並順利於畫廊展出作品,隨後更前往義大利佛羅倫斯的Angel Art Academy學院,學習古典繪畫(那時他的住處距離著名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僅是一投石之遙)。之後他至巴塞隆納國際語言學校修習了一些課程,並且也曾為美 國波士頓地區一戶外環境課程擔任外燴掌廚。

最近這六年來德瑞克一直在台灣生活、創作、繪畫與寫作,並且近日他也即將完成學業,取得外國語文學碩士學位。

聲明

我的畫作展現出我樂觀的天性,我幽暗的諷世性,與我精神之深邃。我深深敬畏這世界的力量,倍受其暗藏的喜悅所驚動,並為其頑劣難治的意識形態垃圾所震怒。頑腐不可變通的信念,是密佈這整個世界的電欄: 標籤、區別、分離、譴責。只要我沒有這些,我也不會有什麼基準來批判他人或讚揚自己。我希望能藉由巧妙玩弄敏感話題,得以將焦點轉注於情感的藩離幕帷,這也是定義我們為何的關鍵。我遊浮於常理之外,並深為神秘的驅動力所傾迷。我活在無息的掙扎中,試圖平緩內在多重自我之間針鋒相對的衝突,而畫布即為兩方皆能平等對言之論壇。無論如何,我是我的時間的產物,而我所能做到的,是分享我的視野觀維所見的這世界。

台灣寺廟的門神遇上美國R&B的歌手碧昂絲,會激起怎樣的火花?一手拿漢堡、一手持可樂的彌勒佛,又會呈現怎樣的形貌?來自美國的年輕畫家德瑞克默菲,融合東西文化,加上環保議題,創造出一幅幅震撼力十足的畫作,即日起在藝術天際畫廊展出,透過畫筆,和觀賞者分享由他的視覺觀維看到的世界。

今年30歲的德瑞克默菲(Derek Murphy)雖然年輕,畫作卻已受到肯定,1998年高中畢業時,就獲得全美藝術榮譽協會獎學金,此後10年,他開始環遊世界,分別在歐洲、亞洲遊歷,6年前到台灣生活,並且進入成功大學就讀,即將在最近取得外國語文碩士學位。藝術天際畫廊負責人葉美瑛表示,德瑞克的創做擅長玩味宗教象徵與大眾文化意識,展現文化宗教領域中,具衝突性的元素,勾勒出爭議性的題材。也因此,他的創作充斥著一股強烈的生命力,展現刺激魅力。德瑞克「迥異」油畫展,即日起至9月底,在建平三街68號1樓「藝術天際畫廊」展出,8月20日晚間7點30分到9點30分,舉辦藝術家交流座談,對油畫有興趣民眾,可前往參與這場心靈饗宴。

 

(Past Exhibition): 展覽提案-Asianity (德瑞克默菲個人展覽) 這次Asianity展覽將會展出有關台灣及亞洲地區的當代油畫,畫作內容將聚焦於現代意識型態與傳統意識形態中的文化特徵、國家故事和矛盾等議題。 「Asianity」聽起來就像一們宗教或是信仰體系,暗示社會大眾接受了基督教進入亞洲進而傳播開來的這項事實。另一方面來說,Asianity也會讓 我們想到「精神錯亂」(insanity)或瘋狂(craziness)。有鑑於此,此畫展的標題意指的不只是傳統信仰、現代信仰、外來信仰之間的衝突, 也是存在於現代文化中的混亂和荒謬,另外,還傳達出亞洲本身思想的不穩定。

*Chinese translation by I-chen Lin

台灣當代藝術
台灣當代美術家
當代亞洲藝術

台灣當代藝術, 台灣當代美術家, 當代亞洲藝術, 當代亞洲的台灣藝術家, 超現實, 創作擅於, 創作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